”我通过你,看见的是我自己.”

<恋爱的犀牛>
 
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.
 
<一>
他爱上了她,她不爱他,她爱着另一个他.
马路大声呼喊的 爱 爱 爱, 喂 明明 你听见了吗? 爱, 是爱啊,可以为之付出一切的爱. 可是明明听不见, 因为她也在呼喊着爱 爱 爱,哪怕是折磨,哪怕是痛苦也不要放弃的爱,爱啊, 然而她爱的他也听不见. 于是,所有的话,都是对爱着的人倾诉,所有的悲喜,都因为爱着的人而摇摆不定.他,她,他们都像是心脏瓣膜,爱,只有一个方向,就是从内向外.
 
<二>
小狐狸说: 小王子,你驯养我罢. 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面包,一整片的麦田对我一点意义也没有,可是你拥有金黄色的头发,哪怕有一天你不要我了,你走了,我并不是没有得到好处的,我拥有了麦田的颜色.
马路说:明明,你是我温暖的手套,冰冷的啤酒;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,日复一日的梦想.
”你知道吗,这一切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, 无论是夜空里的星星,还是遥远的沙漠,如果不是因为你喜欢仰头看天,如果不是因为你喜欢无边无际的荒凉…但如果没有你,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意义呢? 每一件事,都好像和我无关,我在这里,或是那里,不再会有任何的不同.”
 
<三>
马路:忘掉她,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忍受,忘掉她就可以不必再痛苦。忘掉她,忘掉你没有的东西,忘掉别人有的东西,忘掉你失去和以后不能得到的东西,忘掉仇恨,忘掉屈辱,忘掉爱情,像犀牛忘掉草原,像水鸟忘掉湖泊,你地狱里的人忘掉天堂,像截肢的人忘掉自己曾快步如飞,像落叶忘掉风,像图拉忘掉母犀牛。忘掉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。
但是我决定不忘掉她.
 
<四>
这是一个有隐喻的故事:
一个年轻人,总是做恶梦有魔鬼来追杀他.他去求神,神告诉她,做恶梦的时候,大喊一声,我在做梦,就会醒来. 他这么做了,梦果然就停止了,床边还留着梦里属于魔鬼的宝贝. 有一天,魔鬼说,求你不要再这样了,我的宝贝要没有了,以后,我不再来打扰你. 从此,他就做了美梦. 直到有一天,他的梦里出现了一个美女,他再次喊道,我在做梦,醒来美女果然在床边,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做过梦,没有恶梦,也没有美梦.
 
<五>
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
 
朝着爱狂奔而去的我们,都像是一面镜子.追逐别人,是为了看见镜子里的自己.但是我们总是看不见,别人在我们身上的投影.
得不到的爱,都是只属于一个人的梦而已.
那么,得到的爱呢? 你知道答案的.

爱你就像爱生命

我只是很偶然了翻了那本书,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情书.
 
1.张爱玲在送胡兰成的照片背后题了一句话:“当她见到他,她变得很低很低,低到尘埃里,但心是欢喜的,从尘埃里开出花来”。
   —这句话正好可以用来形容王小波.
 
2.与其说是绵绵情话,毋宁说是直抒胸臆.小波的文字热烈而自由,仿佛全世界都能够听见他在呼喊爱: 李银河,你好哇!
 
3.爱是什么,爱情是什么? 我只知道它是美的,小波却写给我看,它是善的.爱情的力量,竟然可以让一个人从心底燃起向善的欲求–做一个好人,做一个更好的人. 这一来,仿佛这个千古的谜题就得以解答,我们存活了下来,恐怕真是因为有爱.
 
4.李银河说,他们两个都不是美的人,可是心灵和智力上有种难以言传的吸引力.
  应该是这样的,应该是这样的!丢开那些只属于才子佳人的神话童话鬼话,不应该搭上这么许多不必要的成本,不要这么复杂,就像小波说的,爱是两个小孩围着神秘的果酱罐,一点一点尝,看看里面有多甜.
 
5.从"相吸"到"相依",花前月下到柴米夫妻.如果王小波和李银河只是写写情诗又能如何,幸而他们有相濡以沫的二十年.
 
6.不得不又要说说另一对伉俪,黄裳去拜访三里河钱钟书的家,钟书开了门,门上的链子还没解开,就回头去找,"杨绛,你看谁来了?"
  只羡鸳鸯不羡仙,如此,终成正果.
 
7.看了一眼日期,惊了一跳,5月23日–王小波是在几年前的今天想念着李银河呢?
 
8. 但愿我和你,是一首唱不完的歌.
   一直没有致谢—它真是很动听的一句情诗.
 
 

我低头,闻见一阵芬芳.

今天又奔市里去了.徐家汇,人民广场,一堆零零碎碎的事情要做.
上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城市,短短四个月,港汇地下一层的KFC和佐丹奴正在易主,来福士的甜品冰淇淋烘培坊又添了许多家,衡山路上的代官山关门大吉,而南京路上的东方商厦已经不卖乐器了.
 
南京路地铁出口的楼梯上,有阿婆在卖白兰花.新鲜的两朵扎在一起下托一片绿叶卖两块钱,不太新鲜的两朵是一元五角.
穿着白色波西米亚风格衣服的姑娘请阿婆把花别在她包上,阿婆不肯,说可惜了. 这花,需要放在胸前,闻它的香气,对身体有好处. 姑娘点头,于是阿婆就把花别在她衣领下. 她转身的走的时候,果然一阵清香. 阿婆也为我别了一朵,对我说,回家放在冰箱里,可以保持两天的新鲜.
川流交汇的人民广场站,擦肩而过无数,无意间低头,突然闻见白兰花的香气,就想起<後來>里的那句歌词.
 
栀子花,白兰花,初夏的香气,在晚风里甜蜜酝酿,
多么希望,我是不会长大的小姑娘.

朗读者

事事应该都是相通的,至少这一点在体现在死穴上,比如永远接不到的左角底线球,和永远煮不好的米饭. 总有一些"输入",能触发异常一致的"输出", 于是轻易就被"打败了".
如果你在电影上的死穴和我一样的话,我要严重的推荐这部电影–<朗读者>.当然如果你没有像我一样幸运碰上—斜阳轻风,树影斑驳,松鼠欢蹦乱跳,纱窗上还停着一直嗡嗡作响的飞虫—这样充满文艺情调的傍晚的话,我也不确定你会不会趴在桌子上,想着餐巾纸盒子到底跑到哪里去了.
 
先不剧透,整部电影浓缩起来就是一句话: I’ll read for you. 这感觉有一点熟悉–"For you, a thousand times over",你就知道我说的是哪本书.
不仅是人和人之间,任何生物之间,都可能有一种很神奇的东西,应该说是一种灵犀. 这件事妙就妙在,它往往不是语言表达出来的承诺,而且不能是剃头担子一头热. <放牛班的春天>,马修老师走的时候,没有一个人来送行,马修老师无限感伤啊–这些孩子们终究还是冷漠的. 但是突然飞扬的纸片从天而降,马修老师抬头看见了从窗户里伸出来的孩子们的手,和纸片一起漫舞. 此刻马修老师的眼睛里看上去一定和获得原谅的皮埃尔的眼睛一样–马修老师的指挥棒指向皮埃尔,他的眼睛就亮起来了.
男人都有初恋情节,男导演电影里源于初恋的美梦,总是绵延几十年都不愿意醒来. 但若做梦的只是男人,这个故事不是完整的. NJ和阿芮再次邂逅,夏日晚风里,两人牵手站在十字街头. 二十几年,什么都变了,但是不变的,在NJ这里没有变,在阿芮那里也没有变.
 
并不是所有的灵犀都是恋着,但无一例外都源于在意.什么都不用说,时间会证明一切. 如果我也能遇见,每年都会降落在我屋前麦田上的候鸟,我想要,永远读书给你听.

一边行走,一边遗忘

校内上小叶把我们的陈年班级小日志又拿出来晒了晒,让我忍不住又去干儿的博客上把它们看全了.
现在看起来,当年写班级日志真是明智之举,没有了文字,记忆也就离我远去,没有留下痕迹.
 
那段时间也是3,4月间,大家要分班了,每个人都好不舍得分开. 又碰上足球赛, 场上场下,完全就是疯了.後來再也没这么尽心尽力的为谁喊过. 十班曾经是我们的死对头,学习比,篮球赛,足球赛比,什么都要比. 但是毕业之后,认识了许多10班的同学,才发现其实当年的敌人,一点也不坏,他们和我们一样,只是当时不属于我们.有时候猜想,也许也许,他们赢了篮球赛,赢了足球赛,赢了好多好多的比赛,但是也会偶尔羡慕我们的11班的相亲相爱吧.
如今早就不记得那个时候,会为了分数而懊恼,会为了排名而担心害怕,记忆里留下的,是我们都像着了魔一样,无所顾忌的一起哭一起笑,一起成长,在彼此的生命里留下印记,一点也不孤单. 我们最后一次春游,在森林公园的合影,大家笑的这么开心,现在看着照片,还能不自觉的跟着照片里的人一起扬起嘴角,还有我们在学农的时候,所有女生的合影,後來被收作交大附中毕业留念DVD的封底,留住的是芙蓉花下的明媚,留不住的是各自散落天涯.
 
想起<十八春>里的那句话—"我们再也回不去了."
小叶说的对,那个时候,固定教室,固定的座位,固定的广播操,和每周固定的体育课,
那个时候,大家都知道两年之后要去哪里,可是现在,却不晓得两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.
曾经考试排名大过天,曾经只要能在一起玩就疯疯癫癫忘记一切,曾经心里默默的喜欢一个人从来不曾说出口,
现在不管学什么都要想一想能不能挣钱,现在聚会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聊起,现在谈恋爱只牵牵小手已经要被人笑死.
我已经不是四年前的我了,你们也不是四年前的你们.
尽管我们都很想很想表达对彼此的想念和关心,却找不到合适的机缘.
再也没有坐在我左手边的小叶偷偷烧镁条,也没有同桌折的纸飞机,再也没有德胜哥哥的"标准"普通话,也没有看闲书睡觉的周四下午.
 
一边行走,一边遗忘.
还记得分班前的最后一个周末,四月三十号,
我坐爸爸的车上,模糊的眼睛,看着窗外的殷高路,越行越远,
从那时候开始,11班就变成了永远的回忆,
我们再也回不去了.
因为我们已经改变太多.
 

上元无灯.

上元灯节,长安城内恐怕又是热闹非凡.
偷溜出来的小姐,迷了路,胡乱揭了个骇人的的面具,啊呀,哪知面具底下竟是这样的春光明媚,于是看呆了,忘了还挂着的泪,红了脸颊.
柳下小生独徘徊,月依旧,却不见了去年人,青衫空湿,又是那般物是人非.
这原是浪漫佳节,只可惜我这里上元无灯,也未有了阑珊处可回首,还好月色温柔,搔动我虚有的乡愁.
 
安娜堡突然的暖和起来,积雪滴滴答答的化了一宿,窗外鸟声啼早,这是春来的讯息呀.虽然说这里春天的天气比女孩子的心情还不稳定,一时暖一时寒,一时雨一时雪,一时活泼的撩人,一时又拒人千里,但片刻的明媚,还是让人从里到外的复苏.又要被批评的小资情调,在春天可是分外的忙--又要迎春,又要惜春,伤春恼春,还要悼一悼冷月花魂. 管它是真是假,是学是装,花花草草由人恋,生生死死遂人愿,便酸酸楚楚无人怨.
 
说另一件,豆瓣上有人说林妹妹究竟是死了,要不然宝玉这个万事不管的公子,要靠着多愁多病身照料,用不了几天的光景,林妹妹也要变干瘦小老太婆了,所以童话故事才不会柴米油盐的没完没了,结局总是短促而灿烂.
经历多一点,看得多一些之后,慢慢也就没有风吹草动就折腾的热情.兴许是因为发现了世上没有这么多唯一,人也非电光火石就可以取暖一生的.我书本上读到的,我们总是会错误的估计事件对我们的影响.其实,遗忘是大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.这样的折腾,但凡超过了两次,也就会明白,许多事不是原来想的那样.于是也开始了解,为什么父母对感情看得比我们淡许多.
我们都会流于平凡的对不对?
青春是花,明媚鲜艳能几时,我曾以为我是特别的,我猜你也是的。长大与其说是成熟的过程,不如说是接受平凡的过程。然而我们也算是闹过了我们的轻狂,总不算后悔.只有相见怀念没有下文的故事,已经离我远去了.爱包罗万象,我想那也只算其中一种而已罢."赌书消得泼茶香",所谓平凡,也有饶有乐趣的,这不能说是妥协,亦非停留,因为还有太多事,我们是只想象过,没有经历过.包容,付出,体谅与关怀,何尝不是爱的真谛.
至于人生之中的至亲与挚友,要借用舒婷的<致橡树>里,我最喜欢的两句: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,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.仿佛永远分离,却又终身相依.